首页 > 行业

游记丨喀纳斯徒步30公里:从贾登峪走到禾木

来源:徒步中国 2023-05-31 19:29:16


(资料图片)

▲ 走在前面的两位大哥。

“我们的工作、职责和影响力等等俗务已经生出了诸多烦恼,面对云我们至少可以保持静默,就像石头上的一块地衣。”

美国著名的自然主义者约翰·缪尔写下过这样的话。

在喀纳斯的我,就如同石头上的那块地衣,面对空旷而孤寂的荒野、静谧而绚烂的星空时,我震撼、恐惧、卑微,又很感动,仿佛被自然温柔抚慰,说不出话来。

喀纳斯是个热门景区,每年往来游人无数。

但在景点之外,闯入无人的林子和牧民们的生活,用双脚去一步一步认识身下的土地时,它的魅力才真正显露出来。

喀纳斯徒步TIPS,请见文末。

然后特别感谢徒步时帮我背包的两位大哥。

▲ 贾登峪附近的帐篷。

从一个人到四个人的徒步

有很长一段时间,我对去各种景区的旅行感到厌倦,觉得看那些被规划好的风景,拍千篇一律的照片很没意思。 唯一能点燃我热情的,就是远离人群,去野外徒步。终于决定去喀纳斯,便是这个目的。 没想到的是,疫情期间的徒步之旅实在是一波三折。先是我没有找到能一起走的同伴。 从布尔津踏上前往贾登峪班车的那一刻,我还抱着如果遇不到同伴就要放弃的想法。不过,在这辆班车上,我幸运地遇到了两位大哥和一位小姑娘,他们愿意跟我一起走。 就这样,我一个人的徒步,变成了四个人。 ▲ 走在白桦林间,一旁是奔腾的喀纳斯河。 接着到贾登峪时,喀纳斯景区门口的工作人员说现在不让徒步。我心里一咯噔,但“来都来了”,还是要走一走。 我们四人还未进山,就碰见一辆警车,看我们的行头,警察摇下窗户问去哪儿。 “走去禾木。” “那路上注意安全,不要走没路的地方。”他们叮嘱完后,就开车走了。 这样,我终于放下心来,看来并没有禁止徒步的明确规定。 这段路全程大约30公里,如果大清早出发,一天是可以走到的。我们快四点才离开贾登峪,决定分成两天完成。▲ 路上的阴影和风景。 一离开大路,就要翻过一个光秃秃的大坡。 大坡之后,便是碧绿幽静的原野和森林,远远还能望见几个蒙古包。山间早已被人和车踩出大小不一、深深浅浅的路径,顺着这些路走,竟还遇到当地人开着越野车在陡坡跋涉而上。我们幸运地拦了辆护林员的车,他把我们一直送到了离贾登峪约 5 公里的 拉布勒汗大桥。 ▲ 遇到当地人开的车。 桥边有一个登记处,工作人员会登记徒步人员的信息和联系方式,以前这也是购买禾木门票的地方。 工作人员说,我们是疫情解封后第一波去徒步的人。 过了这座桥,走到喀纳斯河的另一侧,风景一下雀跃起来。 阳光透过树叶撒向湛蓝的水面,化身一个个欢快的耀眼小精灵,乘着河水一路奔腾向前。轰隆的水声给我们的脚步配上乐,走起来格外轻快。我不时走到水边,把手伸入水中,任冰冷的河水冲击,仿佛在与它无声较劲。 一位大哥还在河边树林里捡到一两块蘑菇,我们想象着晚上煮着吃。接着沿途开始出现牧民的房屋,有女人在洗衣服。我远远地向她挥手,她笑盈盈地答应着我。 ▲ 过了桥,和河边的当地牧民。 不久,就能站在山岗上,远眺到所谓的 “小月亮湾”了。在这里,喀纳斯河拐了个大弯,驴友们大概觉得和景区里的月亮湾有几分相似,所以给了这个名字。对面的山峦投下大片阴影,遮住了河水与两岸树林,一切都黯淡下来。 我们一会儿上坡,一会儿下坡,一会儿沿着山腰的土路前行,一会儿穿越广阔的原野,一会儿又钻入茂密的白桦林,不见天日。 但这一路并不孤单,太阳西沉,把草地染成一片金黄,我们遇见一波又一波赶着牛羊群回家的哈萨克族人。 ▲ 马背上的牧民。 他们骑在马背上,右手持鞭,左手拉马缰,戴着帽子,脸依旧被太阳烤得黝黑绯红。 牧民们看起来凶悍,其实只要挥手打个招呼,他们就热情起来,对你憨笑。没办法用语言交流,因为他们大多不太会讲普通话,但把镜头对准他们时,他们会挥舞着鞭子对你摆造型,露出调皮的一面。告别时还不忘频频回顾,最后才终于绝尘而去。 快八点,太阳几乎完全沉入山后时,我们终于到达 “半路客栈”——一家哈萨克族人的木屋,里面有床铺,供往来徒步者住宿。 ▲ 客栈里晒的奶制品,一头骆驼把头探进来吃树叶。

山中一宿

这排木屋建在山腰上,面对着一座大山,四周都是荒野,只有两位老奶奶和一个四五岁的小朋友留守。 这时的景色再美妙不过,夕阳的最后一丝光线,照亮了院子里的那棵树和荒草,引流过来的细水从木板上潺潺留下。 ▲ 夕阳下的院子。 小孩手里拿着包尔扎克,这是一种哈萨克族人爱吃的特色食物,就是油炸面团。 他好奇地打量着我们,既想跟我们玩,又退却着,有点害怕和羞涩。 一头骆驼在院子外把头伸进来,想咬住树上的枝叶饱餐一顿。 这片宁静和温馨,让我一下不觉得累了。 晚餐奶奶给我们炒了两个菜,虽然味道一般,米饭也有些夹生,但加上热腾腾的奶茶,在清冷的山里已经非常难得了。 ▲小朋友和奶奶。 天很快黑下来,周围没有任何照明,房间里也黑漆漆断了电。 夜幕上多了漫天繁星,漫漫银河横亘在山谷之上。 手机信号很差,我们在院子里生了个火堆,大哥来了兴致,又要了牧民们酿的酒,对着星空唱起歌来。不时一颗流星划过天际,像回到了遥远的小时候。 凌晨四五点我醒了过来,悄悄溜出门,被门外的景色震惊。这可能是近几年最让我难忘的时刻之一。四周一片寂静,空气清冷,我打了个哆嗦,注意力又格外集中起来。 栅栏外,一大团雾气从山谷中升起,白茫茫宛若仙境。银白色的月光铺满原野,星星只剩下一两颗。我想找个地方坐下来感受这奢侈的静谧,一低头才发现,草地和木板都被露水打湿,草尖泛着一层白霜。 只好站着,幸好没风。 不敢挪动半分,怕惊扰了晨雾,怕它一溜烟消散,剩下光秃秃的一切,没了隐秘。美就这样兀自展现,大自然无声无息,其他人都在屋里睡觉,幸好我在场。 此处没有图片,手机相机都在屋里,庆幸这样用双眼记住了一切。 ▲ 第二天清早,天亮后,雾气还在山谷中,没有散去。

在雾中行走

我们出发上路时,雾气还没散去。 在雾中行走,能见度大概只有十来米,前面的人很快会走入一片虚无中,有种梦幻感。 太阳渐渐升起,白茫茫中勾勒出房屋和牲畜的轮廓,它们三五成群,已经在草地上啃草了。山谷中的雾气最终化成游丝般的云,悠悠飘荡在半山腰。 ▲ 雾中的草原,和徒步的我们。 我很惊异地发现路两侧开满了白色的“花”,好像被露水打湿,耷拉下来。走近一看,竟是蜘蛛网,它们布满了这一路的灌木丛。一些网非常完整,晨露粘在网上,在阳光下熠熠生辉,简直是大自然伟大的艺术品。 ▲ 蜘蛛网“花”。 第二天的路程更为荒凉些,不过还是路过了几个小村落,有些也提供食宿。有好几段路被奔流下来的溪水冲毁,形成一个小水塘,好歹在同伴的帮助下,踩着滑溜的石头安全渡过。 大部分时候,小姑娘走在老远的前面,两位大哥在中间,我落在最后,一边拍照,一边对四周风景心生欢喜,恋恋不舍。 ▲ 第二天走过的路,风景非常开阔。 数不清翻过了好几个坡,当远远可以眺望到雪山时,禾木村就不远了。 很快,我们看到禾木静躺在葱郁的白桦林间,禾木河在一侧蜿蜒而过,消失在密林中。 ▲ 雪山,和远处的禾木村。 在这里,我们决定抄近道,放弃路径清晰的马道,选了一条隐约可见的小路。这条路应该很久没人走了,杂草四处蔓生,有的甚至长到了我的腰间。 闷头前行,终于走到开阔处,一位大哥猛然在地上发现了一条小灰蛇,它也似乎受惊了,赶紧从路面钻回杂草里,不见了踪迹。我想,自己可能只准备好和自然美好的部分相遇,其实冷酷与淡漠的是自然,多情的是人类自己。 ▲ 草长到腰间的路,第二张图里有一条小蛇,放大看看你能不能找到,它跑得太快,我还没来得及对焦。 接着,我们就陆续看到了骑马的游人和更多拍照的人,河水声越来越近,禾木到了。 我对禾木的第一印象,觉得那就是个大公园,一切被规划得整整齐齐,游人如梭,小木屋个个相似,屋前屋后都栽种着鲜花,村里还立着写有“世界最美古村落”的大石头。 恭喜你,又来到了成熟景区的范围。▲ 雪山下的禾木村。 ▲ 我们走过的路。 ▲ 路上的风景。 ▲ 我走的时候快到秋天的,已经有些树叶开始变黄。 喀纳斯徒步TIPS:1、喀纳斯大环线的徒步路线分为三段:贾登峪-禾木、禾木-喀纳斯、喀纳斯-白哈巴。全程走完约90公里,也可以像我一样选择一两段体验。 路线难度都不大,只是路程稍长,不过沿途风光完全可以慰藉你行走的疲惫。 2、贾登峪-禾木这段行程共30余公里,早上出发早的话,一天其实可以走完。我们虽然分成了两天,但其实只走了两个半天(第一天下午快四点了才出发,第二天中午就到禾木了)。 若想走两天,沿途住宿选择挺多,除了我们住的那家牧民家,再往前走几公里,还有其他住宿,拉布勒汗大桥那里也看到了“住宿”字样。不过我都没有进去看住宿条件。 3、我们住的地方,信号很差,房间没有灯和电。厨房可以充电,但晚上也会停。 4、这一段感觉是三段中人烟最多、最热闹的,路径很清晰,很难迷路。 - THE END - 图 | 文 小 葱 (本文首发于《孤独星球杂志》2021年5月刊,有删改,未授权禁止转载) 《徒步中国》夏季喀拉峻徒步↓↓
上一篇

微资讯!公安部:对欺诈发行证券犯罪毫不姑息一查到底

下一篇

最后一页

为你推荐

最新热文